北京的“東大門”通州,是京杭大運河的最北端,也曾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皇家碼頭。這座城市,因河而興,因河而盛。流淌了千年的古運河,留下了無比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昨夜,在中國大運河沿線六省兩市及世界各大運河蕩漾了五年之后,杭州歌劇舞劇院舞蹈劇場《遇見大運河》終于回到了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——通州,亮相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。從南端到北角,從過去到未來,京杭文化聯動,共話運河故事。
2016年6月,第11個“中國文化遺產日”之際,《遇見大運河》應邀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。至此,該劇國內巡演96場完美收官,同時宣告開啟世界巡演之旅,將走向更遠的舞臺。
如今的《遇見大運河》,先后走過中國大運河沿線六省兩市,已“遇見”世界10大運河中的9條,累計巡演165場,行程20多萬公里,遇見20多名觀眾。回到北京,站在大運河的最北端,起舞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,對于一部文化遺產傳播劇,對于一群來自杭州的青年舞者,意義空前。
《遇見大運河》是國內首部文化遺產傳播劇,全劇貫穿兩條主線——一條是尋蹤大運河歷史文明腳步的現代人;一條是以“開鑿、繁榮、遺忘、又見運河”為脈絡的千年文化遺產。劇中男主角即是一位探尋千年歷史的現代人,他代表著現在的我們;女主角則是千年的那一滴水,她代表著運河歷史。
這一滴水讓全世界的眼睛,看到了京杭大運河兩岸經濟、政治、文化的興衰枯榮。在呈現“開鑿、繁榮、遺忘、又見運河”的同時,男女主角的相知、相愛、相離,則生動展示了人與自然、當今社會與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相互依存。
杭州歌劇舞劇院院長崔巍說,從創作之初起,這就不只是一場場簡單的演出,而是充滿使命感的文化遺產傳播行動。“五年了,《遇見大運河》通過角色的豐滿,內容的提升,在一路遇見的過程中不斷吸收、不斷成熟。”
從最初的“助力大運河申遺”,到“促進中國大運河沿線城市的文化交流”,到如今“促進國家間的文化交流”,《遇見大運河》這種走出去,已然讓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,有著世界情懷,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。
與此同時,為了更好地推廣“大運河文化帶”的文化內涵,以服務“大運河文化帶”為出發點,《遇見大運河,遇見你》大運河文化帶推廣主題展也于昨日在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開幕。
據悉,此次《遇見大運河》的成功演出是北京首創集團與杭州文廣集團戰略合作的落地項目。杭州演藝集團總經理洪見成介紹,今年上半年,雙方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共同商定在文化資源整合、文化內容創意、文化園區運營等方面加強合作。
“北京文化下江南,江南文化進北京,《遇見大運河》是一次成功的開始。”首創集團總經理李松平表示,未來首創集團將與杭州文廣集團、杭州演藝集團繼續加大合作力度,更好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,持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
此次通州演出之后,《遇見大運河》將于明年春夏之交繼續“世界運河遇見之旅”,走進世界10大運河中的最后一條——英國曼徹斯特運河,搭建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橋梁,奏響與世界文明的交響合鳴。“在《遇見大運河》走出去的過程中,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時代,續寫文明。”崔巍說,要讓最遠的未來看到世人對運河的熱愛,看到世界對中國的認識。(記者 厲瑋)